在很多人的认知里,高血压似乎是一种需要终身服药控制的慢性病。然而,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,这个“常识”或许并不适用。27岁的林辰辰(化名)就亲历了这样一段戏剧性的经历,她原本以为自己要与高血压药物相伴一生,没想到一次手术,让她摆脱了高血压的阴霾。
血压185!年轻白领突发“老年病”
27岁的林辰辰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会被高血压“盯上”。今年初在办公室加班时,她突然头痛欲裂,像“有锤子敲打太阳穴”,伴随胸闷心悸。一量血压:185/105mmHg!而半年前体检血压才130/85。
“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工作压力太大了,想着休息休息就好了。”林辰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仍心有余悸。然而,接下来的一个月里,尽管她尽量保证充足的休息,血压却始终居高不下。更糟糕的是,每次服用降压药后,她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强烈不适反应,这让她对服药产生了恐惧。
而父亲的高血压病史,更像是一个沉重的阴影,时刻笼罩着她。“我父亲有高血压,常年都要服用降压药,难道我真的遗传了他的高血压?”这个念头一旦产生,就像一颗不安的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,让她倍感压力,内心充满了担忧和焦虑。
肾上腺“藏雷”,过度分泌激素让血管“失控”
面对持续居高不下且难以控制的血压,林辰辰不敢再掉以轻心,她来到和祐医院心内科就诊。和祐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苏海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,敏锐地察觉到了林辰辰病情的异常之处:“年轻人突发难治性高血压,这种情况很不寻常,必须要仔细排查继发性病因。”
随后,增强CT检查揭开了答案:林辰辰的左侧肾上腺上长了一个1.8cm的结节。“这个情况属于泌尿外科的诊疗范畴,建议你转到专科进一步检查和治疗。”苏海明的建议,为林辰辰的治疗指明了新的方向。
增强CT影像检查结果显示,林辰辰的左侧肾上腺上长了一个 1.8cm 的结节
转诊至泌尿外科后,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诊断,林辰辰的病因终于水落石出—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。这是一种特殊的内分泌性高血压,罪魁祸首正是肾上腺上的那个结节。由于结节过度分泌醛固酮这种激素,导致身体出现了一系列异常反应。
“醛固酮的异常分泌,就像是有一个无形的‘遥控器’,在不知不觉中操控着血压,让血管失去了正常的调节功能。它会让身体疯狂地储钠排钾,从而导致血压升高。”和祐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张峰耐心地向林辰辰解释道,“不过,也有好消息,这类由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高血压,是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。”听到这个消息,林辰辰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。
微创手术“拆弹”,血压正常且摆脱服药
在医生的建议下,林辰辰接受了腹腔镜下左肾上腺切除术。医生只需在林辰辰的腹部做3个如同“纽扣”般大小的微小切口,通过精细的操作,就能准确地找到并切除病变的肾上腺。
和祐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张峰在手术中
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也给了林辰辰一颗定心丸:肾上腺结节性增生,属于良性病变。而更让她惊喜的是,术后不久,她的血压就逐渐降至125/80(未服药),恢复到了正常水平。
同时,之前困扰她的头痛和胸闷症状也神奇地消失了,血钾指标也恢复了正常。“当我知道这不是遗传性高血压,而是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问题时,我感觉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,如释重负。比起要终身服药,这个手术真的太值得了。”林辰辰感慨万分。
张峰提醒,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众多高血压类型中,最有希望通过手术治疗得以治愈的一种,大约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 5%-10%。这类患者往往具有一些较为明显的特征性表现,比如在较为年轻的时候就发病、服用常规的降压药物效果不佳、同时还伴随有低血钾症状等等。
“很多患者由于缺乏对继发性高血压的认识,长期把它当作普通的高血压来治疗,结果白白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,导致病情延误。”张峰说,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,尤其是年轻人群体,进行必要的筛查是非常重要的。当出现以下情况时,更应该提高警惕:血压高于160/100且使用药物难以有效控制;在体检或其他检查中意外发现肾上腺结节;反复出现低血钾(血钾浓度<3.5mmol/L)。
采写:南方+记者 欧阳少伟
通讯员:周晓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