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国,高血压,这一“沉默的杀手”,正悄然侵袭着数百万民众的健康。它无声无息,却如同潜伏的定时炸弹,随时可能引爆心脏病、中风等严重健康危机。三年前年仅33岁的静姐,曾经历过脑梗的磨难,近日又因心慌再次住院。动态血压检测显示,她的血压最高曾到达190mmHg。面对这样的状况,静姐不禁担忧:血压这么高,是不是一定要服用药物?一旦服用,是不是就必须终生用药?
心内科主任曹世平教授认真分析了静姐的检查检验结果,并结合她的饮食、生活习惯等方面,提出了专业建议:对于像静姐这样血压急剧升高的患者,需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,之后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手段,以防止进一步的心血管并发症。然而,关于是否需要终身服药的问题,曹教授强调,这并非一概而论,而是需要根据血压控制情况、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个体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。
血压控制的重要性
血压的持续升高会对心脏、血管、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。因此,一旦开始药物治疗,通常需要长期坚持,以保持血压在目标范围内,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患者都必须终生服药。有些患者在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后,可能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药物剂量,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停药。
生活方式的调整
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,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健康饮食、规律运动、戒烟限酒、保持健康体重等措施,不仅可以帮助控制血压,还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。这些改变有助于患者减少对药物的依赖,提高生活质量。
个体化治疗
每个高血压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,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如年龄、性别、血压水平、并存疾病等,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。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,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。
药物治疗的长期性
虽然有些患者可能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,但这并不是绝对的。随着医学的发展,新的治疗方法,如经肾动脉去肾交感神经(RDN)治疗,为那些难以用药物控制血压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。
定期检测与评估
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,评估治疗效果,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。重要的是,患者不应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,任何改变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。
除了医疗救治,黄丽凌护士长为静姐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作息、饮食和锻炼计划。通过科学的作息安排、合理的饮食搭配以及适度的锻炼指导,静姐在身体恢复的同时,也逐步建立起了健康的生活方式。通过这次经历,静姐意识到,高血压并非不可战胜,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和规范治疗。出院之际,静姐特意写了一封表扬信,表达她对医疗团队的深深感激。
(因患者个体存在差异,治疗效果也因人而异,具体请咨询专业医生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