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真的是太开心了。”望着床边正在康复的弟弟——曾“沉睡”了一段时间的植物人,因一次“促醒”手术而重获“新生”,其姐姐冯女士喜出望外。“现在他能手握拳头,指头还能简单活动,甚至掷球。”
去年4月,年仅46岁的冯先生意外在家中庭院摔倒后不省人事,遂被路人发现报警送至他院就医,且术后一直昏迷,不幸成为一名“植物人”。一年多来,其家人一直带着冯先生辗转多院治疗,但身体每况愈下,情况危急。
该名患者正被施“促醒”手术中
幸运的是,在朋友的推荐下,冯先生被送至位于佛山市顺德区的和祐医院就医,经该院神经外科团队严谨、科学的评估和施术,先后为其开展脑积水引流和颈部脊髓电刺激器植入手术,最终成功“促醒”了冯先生。
如今,患者的身体正稳步恢复,不仅能接收他人发出的指令,手部还能进行简单活动。而这例植物人“促醒”手术,未来有望让更多“植物人”的人生“大门”再度被“打开”。
意外摔倒伤及头部
壮年的他成为“植物人”
因一次意外,冯先生陷入了“沉睡”的人生。
去年4月,冯先生在家中庭院意外摔伤,因重伤头部,摔倒后便不省人事,瘫倒在地上。随后,一路人经过发现了冯先生的危急情况,便立即报警,冯先生因此被送到他院进行紧急治疗。
当时,外地医院针对冯先生的危急情况进行了手术处理。尽管手术顺利,但因患者倒地昏迷时间太久,伤及脑部神经,患者术后虽然保住了性命,但无奈只能处于昏迷状态,且对外界刺激失去了任何的反应能力,成了一名医学意义上的“植物人”。
正值壮年的冯先生遭此意外,无不让人扼腕叹息。
“我的弟弟还年轻,不能让他变成这样。”患者姐姐冯女士告诉记者称,从那时起,自己就带着弟弟辗转省内的多家医院就医,只为帮弟弟找寻更多生命的“曙光”。
然而近来,患者冯先生的身体每况愈下,情况危急。姐姐冯女士称,一是因弟弟系“植物人”长时间无法行动,腿部血栓情况日益严重,且身体出现一些如肺大泡等并发症;二是弟弟身体“冻结”面扩大,出现了一边眼球无法转动的情况。“得知弟弟情况后,一些医院也表示不好接收。”冯女士表示,这段日子来,弟弟的病情已让自己心力交瘁,为了照顾好弟弟,一家人和亲戚轮番“上阵”,十分折腾。
去年底,冯先生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。在朋友的推荐下,抱着“尽力试一试”的心态,姐姐冯女士带着“植物人”弟弟来到了和祐医院就医。“当时,弟弟需要高压氧舱治疗,我们第一时间就致电医院相关科室,提到了弟弟的情况,科室医生在了解后立即加了我的联系方式,说不妨将患者带来医院看一看情况。”冯女士回忆说。
院方“量身定制”方案
为患者脑部植入“起搏器”
冯先生入院后,该院立即对他进行详细检查,以对下一步制定治疗方案和计划提供参考。随即,院方发现冯先生存在脑积水的情况。
“当时我们发现,患者脑部有积水堵着,胀得不行,因此要先处理这一紧急的情况。”和祐医院神经外科负责专家告诉记者称,为给患者下一步治疗做好准备,经过讨论和评估,决定为冯先生先施脑积水引流术。“做完之后,患者情况有一些改善。”
“病人年纪不大,遇到这样的情况十分可惜,因此我们想了一下,还是要尽力救治。”该专家称,针对冯先生的病情,该院组成了一个MDT(多学科诊疗)小组,集结几个重要科室的智慧,以为冯先生“量身定做”一个详细周密的“促醒”治疗方案。随后经科学评估,院方专家决定,为冯先生施“脊髓电刺激促醒手术”。
记者了解到,所谓的“脊髓电刺激促醒手术”,就是通过植入电极和脉冲发生器,向特定的脊髓节段发送电脉冲刺激,以达到调节神经网络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。这一“促醒”手术通常用于昏迷促醒、脊髓损伤、脑卒中后偏瘫和慢性周围神经疼痛等领域。
据悉,这是业界公认的一种难度较高的神经外科手术,且该手术的顺利进行,需依托一流的专家和设备硬件。
值得一提的是,该院神经外科专家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团队,他们擅长脑起搏器、功能神经外科治疗领域,来到和祐医院带来了国内先进的临床技术造福本地群众。为了准备好这次手术,他们还特意联系了设备商。随后,经过专科检查、磁共振、脑电图监测等准备流程,确定冯先生满足“促醒”手术条件后,去年10月,医院团队开始为其进行手术。
“做好这个手术有多个难关要闯。”专家介绍称:一是“无菌关”,该手术一定要在一个无菌的条件下进行,避免植入体内的设备污染从而引起感染;二是“施术关”,该手术如同“在螺蛳壳里做道场”,需要配合到精细的设备仪器,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。“术中,我们要随时通过透视设备,确定电极放置的精准度,及患者对电信号刺激的反应情况。”该院医生称,这十分考验医生“精准施术”的专业能力。
最终,历经数小时手术台上的“鏖战”,电极和脉冲发生器精准植入冯先生体内,且术中神经电生理显示电极刺激信号符合理想情况,该例“植物人”的“促醒”手术顺利完成。
叩开人生重生“大门”
患者自主意识和动作稳步恢复
如今,好消息传来:“促醒”手术成功使昏迷了一段时间的“植物人”冯先生逐步恢复了自主意识,且经过一段时间康复后,冯先生还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手部动作。
“真的是太兴奋了。”患者姐姐冯女士告诉记者称,目前,弟弟手部的肌力明显恢复,他不仅能手握拳头,甚至还能掷球。“他能接收到了我们发出的指令,然后根据指令进行手部活动。”冯女士开心地称道,这是几个月前未曾想过的景象——自己的弟弟“醒”过来了。“感谢医院专业的医护团队,以及暖心、贴心的服务。”
如今患者正稳步恢复中
院方表示,冯先生术后还有很长一段的“康复之路”要走,包括根据患者的反应对刺激器的参数进行相应调整。
冯先生是不幸的,在人生壮年时遭受意外伤痛的折磨,但冯先生又是幸运的,他满足“促醒”手术的条件并遇上了专业医护团队,让自己“沉睡”的人生得以“重生”。
“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植物人的‘促醒’手术。”专家介绍称,该手术若要有较好的效果,要“宜早不宜晚”。“一般脑损伤在一至两年内,且身体条件符合手术要求,再去做这个手术比较好。”此外,能否承担昂贵的手术费用也是要考虑的一大问题。“家属一定要有合理的预期。”
院方提醒称,大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一定要避免脑损伤,因头面部遭受外伤后,进而导致脑组织的损伤,严重脑损伤还会使人变成无法行动说话的“植物人”,给人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。
据悉,当前,我国每年约新增“植物人”7~10万人,而“促醒”手术给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。和祐医院“促醒”手术的实施,将帮助更多患者打开人生“重生”的“大门”。
文/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:黄子宁
图/院方提供
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:何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