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康复医学科,很多中风康复的患者和家属都面临一个常见的问题:"医生,我的手为什么比腿难恢复?"
今天就带大家用简单的方式,了解一下中风后康复的“真相”。
一、大脑的"偏心眼"
大脑是控制人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主要枢纽,而手作为上肢的最终执行器官,亦被称为人类的“第二大脑”。上肢动作需要大脑中较大的神经控制区域,当中风或其他脑损伤导致偏瘫时,控制上肢手的较大神经区域更容易受损。就像手机屏幕越大越脆弱,控制手的精密脑区一旦受损,修复自然更困难。
相比之下,下肢功能虽然重要但较为基础,如行走和站立,这些动作在大脑中的对应控制区域较小。
二、关节结构大不同
上肢肩关节的上举是由肩锁关节、胸锁关节、肩胛骨胸壁关节、盂肱关节以及T1~T6椎体的共同参与下去完成的。
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它的活动度的减少,而对于可以360°活动的肩关节它的灵活性非常高,要建立它的稳定性对于治疗师和患者来说,都有非常有高的挑战性。
▲上肢解剖结构
▲下肢解剖结构
对于下肢髋关节的解剖来看就相对简单许多,属于球窝关节的髋关节,股骨头较大,髋臼(骨盆的髋骨部分)较深,这使得髋关节活动度相对较小,在稳定性上优于肩关节。这就使得下肢的稳定性更容易建立。
三、上、下肢康复的功能差异
我们的双手每天要完成抓握、捏取等20余种精细动作,每次拿筷子都需要34块肌肉协同工作。这种"微雕艺术"级的功能,一旦神经信号传输出现误差就会动作变形。上肢功能的恢复常出现肩痛,肩手综合征、肩关节半脱位、上肢屈肌痉挛等并发症的影响加大了上肢恢复的难度。
另一方面,而下肢的主要任务是行走负重,这类重复性"体力活"通过规律训练更容易重建运动模式。一般情况下,患者往往对行走的渴望大,一侧瘫痪后单手仍能完成部分生活需求,往往忽略容易偏瘫侧手的使用。
综上所述,偏瘫患者上肢恢复过程慢,涉及神经支配的复杂性、功能复杂度、生理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其他医学因素。
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上肢功能不能恢复而,是更加强调针对上肢功能恢复的专业性和持续训练的重要性。
四、和祐康复团队三阶段激活疗法
改善上肢功能需要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,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。
早期:别让手臂"躺平"
• 良肢位摆放是基础
• 每天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
• 像教婴儿学抓握一样重新建立神经连接
中期:解锁正确姿势
• 先练"稳"再练"动"(先肩后手)
• 用特制餐具练习自主进食
• 尝试双手配合系鞋带
后期:回归生活训练
• 根据职业定制康复方案
• 模拟超市购物、开车门等场景
• 加入乐器演奏等趣味训练
本文作者>>>
康复医学科 |张晶 主管技师
(因患者个体存在差异,治疗效果也因人而异,具体请咨询专业医生。)